「A Copy」和「B Copy」 是什麼?

影片後期製作中經常會出現「A Copy」和「B Copy」這兩種名詞,它們各代表了什麼意思呢?我們在下方做了一個概略的分類:

 
 

A Copy

  • 稱為初剪或粗剪

  • 確認剪接結構

B Copy

  • 後期製作

    - 調光

    - 製作字效

    - 動畫

    - 特效(修圖、合成與去背)

    - 音效

    - 配樂

 
 

「A Copy」在專業術語中被稱為初剪或粗剪,它是將原始素材剪接後產生的版本,主要作用是確認和溝通影片的基本結構。這個階段的影片通常只包含最基本的剪接,並不包含像聲音後製、調色、字幕或特效等後期工作。只有當「A Copy」的內容和結構獲得客戶的確認,我們才會開始進到下一步製作「B Copy」,包括製作字效、特效、調光、配樂和音效等。

那麼你可能會問,為什麼不直接在「A copy」階段,就先製作聲音後製、調色、字幕或特效等後期項目呢?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:

  • 專注於剪接結構
    粗剪的重點在於劇情與節奏,而不是完整的視覺與聽覺體驗。在此階段,剪接師專注於故事的基本結構與時間線。

  • 節省時間和資源
    進行後期製作工作,如聲音後製、調色、字幕或特效等,需要相當的時間和資源。如果在「A Copy」階段就進行這些工作,可能會導致時間和資源的浪費,因為這些元素可能會被改變或完全移除。

  • 避免過早定調
    預先進行後期製作可能會過早鎖定影片的某些元素,這可能限制了創意團隊在之後階段的靈活性。

  • 分階段審核
    通過將整個製作過程分為不同的階段,可以讓客戶逐步審核和批准影片的不同部分。這樣可以確保每個階段的工作都符合客戶的期望,並在其他後期製作開始前解決任何可能的問題。

然而,現在很多後期項目都可以在剪接軟體上完成,這也導致製作過程產生了一些變化,因此現在我們剪接師在處理「A Copy」時,會以不花太多時間為前提(請注意!這邊強調是以「不花太多時間」為前提!),把能做的後期項目都先做出來示意,像是初步的套色、上好一些音效與配樂,這是因為在溝通的過程中,客戶有時會對於「A Copy」存在一些疑惑,例如影片的灰色調或靜止的字卡等,因此為了使工作流程更有效率,我們便傾向於使「A Copy」更為完整。

但可以先處理其他後期項目,不代表就不需要其他後期專業人員,畢竟「A copy」還是「A copy」,要完成高品質的作品,還是需要專業的調光師、錄音室和動畫師等專業後期人員同心協力。

當然,我們也會根據不同影片的特性和需求,靈活地調整我們的工作流程。譬如,有些案件可能因為預算的限制或特定的需求,並不需要交由其他專業後期人員處理。在這種情況下,我們會提前與客戶進行詳細的溝通,以確保製作計畫完全符合客戶的期望與需求。

「A Copy」的真正價值,在於能讓我們在初期階段就確認剪接結構,避免走錯方向,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和金錢。也就是說,「A Copy」的作用是在投入更多的時間、人力、金錢之前,先讓雙方達成一致的認知。

edwin lu